圣戈班磨料磨具拿到上海首張新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

2017年08月25日

由上海審批發證的17類工業產品簡化審批程序,取消發證前的產品檢驗環節。今年8月起,除了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廣東都開始推行相同的改革。

六個月,對任何企業都是寶貴的,但對圣戈班 磨料磨具 (上海)有限公司的大部分技術人員而言,這段時間曾經只能消磨在“文山會海”中——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即將到期,為申請新證,要通過監管部門組織的實地核查和產品檢驗,這兩個環節一般耗費半年,期間準備的文件可以堆成一座小山。

所以,當被告知發證前只需提供四種文件材料,最快一個工作日內就能通過審核拿到新證時,圣戈班公司的負責人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結果,在8月16日提交申報材料后,17日下午,他真的就從上海市質監局業務受理中心拿到了全市首張新證。

這一切,要歸功于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批制度改革:由上海審批發證的17類工業產品簡化審批程序,取消發證前的產品檢驗環節,實地核查環節則后置到發證后的三個月內完成。這也是上海自貿區孕育出的又一項向全國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要求,今年8月起,除了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廣東都開始推行相同的改革。

23

圣戈班磨料磨具(上海)有限公司負責人正在許可文件上蓋章

企業承諾得到充分信任

此次改革,首先“砍”掉的是一大疊申請材料。

“平面布局圖、生產設備一覽表、原材料清單……”圣戈班公司制造工程部經理王青坦言,原本提交的申請材料,至少要八個核心文件,每個文件平均十幾頁,在網絡申請渠道還沒開放前,申請人幾乎都是捧著厚厚一疊材料,小心翼翼地向窗口挪動。現在,只要在線提交“一單一書一照一報告”四份材料就夠了,即一張許可證申請單、一份承諾書、一張營業執照和一份有資質檢驗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解放了十幾名技術人員兩到三周的準備時間。

其次,改革取消了發證前的產品檢驗環節,不再實施對企業產品的抽樣、封存和檢驗,轉而信任企業提交的有資質檢驗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

王青表示,公司本來就會請第三方機構對其產品進行檢驗,再由監管部門指定的機構上門檢驗,實際上是一種重復。由于需要檢驗的砂輪單價不菲,且種類多,每個種類要留20個樣品供檢驗,因此為了“額外”的這次檢驗,該公司可能要損失30多萬元,因為供檢驗的樣品不能作為產品對外銷售。和產品檢驗環節同時被取消的,還有相關檢驗費用,一般情況下,一個工業產品的相關檢驗費用從700元到5萬多元不等,這筆費用的減免讓企業如釋重負。

將實地核查環節由發證前放到發證后,還讓企業沒有了停產的顧慮。根據相關規定,企業應當在許可證到期六個月前向主管部門提出延續申請,逾期申請,一般將按照新證申請來辦理,而新證辦理涉及實地審核等環節,要比延續原證有效期花費更多時間。如果申請的時間晚了,在等待新證發放的過程中,原證就可能過了有效期,企業必須按規定停產停售,后果嚴重。

三次改革心中底氣十足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8月起的這次改革,幾乎已將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發證前的審批程序精簡到了。回顧上海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批制度改革的歷程,可以發現,上海如此大幅度的改革,絕非一蹴而就,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去年4月,在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的基礎上,上海啟動改革,全面清理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批環節的前置條件,凡是不涉及產品質量安全必備條件和產業政策的內容一律取消。這意味著,在受理環節,企業不用再帶各種材料證明自己符合哪些前置條件,送到窗口的文件變得越來越“薄”。

今年2月,上海自貿區再次先試先行,“升級”了改革,取消了發證前的產品檢驗環節,并同步實行告知承諾制度,即對許可證到期申請延續的企業,企業承諾生產條件未發生變化,且許可證有效期內產品質量未受行政處罰,可免于實地核查和產品發證檢驗,直接發證。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還首創“一企一證”,即企業只需一次申請、一次審批,就會領到一張包括多個產品類別的許可證;而改革前,生產許可證需按產品類別逐個申請、逐一頒發。中國石化上海高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分部就成為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共申請了三個類別產品的生產許可,結果一并核查,最多節約了27天,減少相關成本18734元。

僅過了半年,上海經驗便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取消發證前的產品檢驗,在全國六個省市復制推廣。對此,上海市質監局局長黃小路表示,上海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批制度改革的每一步,都是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智慧的結晶,“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是大勢所趨,但怎么簡化,何時簡化,必須心里有底,而不是盲目地為改革而改革,忽視了有效實施所要滿足的實際情況。”市質監局負責人表示,之所以有底氣循序漸進地改革創新,是因為質監部門和相關監管部門、高校成立了課題組,對改革推進的周期和力度作了充分調研。

分類監管精準守住底線

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降低了,但對監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改革后,通過“放”掉產品檢驗環節,讓企業通過實地核查就能持證生產,可以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但這不等于放松對企業產品質量的監管,在這方面,把關只會更嚴格。據介紹,上海質監部門將把事中事后監管提前,對新獲證企業,立即安排執法人員對企業進行監督,在為企業減負的同時,確保監管不缺位。

“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上海市質監局產品質量監督處副處長丁濤表示,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批制度改革的一大亮點是“信任”,對于企業申請許可證時提交的承諾書和有資質檢驗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監管部門報以信任,僅做形式審查。如果在發證后的實地核查環節,發現企業“說謊”,那么企業就必須承擔更嚴重的失信責任。據透露,如果監管部門發現企業的承諾與實際不符,或條件不能滿足發證標準,許可證就將被撤銷。此外,監管部門還計劃將失信單位的信息報送到市級信用平臺,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制。

事中、事后監管的任務繁重,如何確保監管的效率,又如何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不挫傷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是門學問。上海市質監局表示,產品質量法所調節的產品是無限的,從實體來說可能至少是五萬種,但實際上,這些產品的風險程度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產品,風險等級也不一樣,因此改革后的精準監管本質上是分類監管。

據透露,上海質監部門已經初步形成了產品風險名單,將安全性或者質量要求高的,作為重點抽查對象;低風險或質量要求不高的,降低或減少管理。如今,任何工業產品獲證生產企業都能在名單里對號入座,找到其對應的監管等級和抽查頻次。

企業獲得許可后,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監管部門將在三個月內進行實地核查。

?

?

來源:中國涂附磨具網